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股評論 > 正文

中集集團:海工業務盈利尚需時日

2013-09-29 08:07:04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有投資人士稱,公司股價長期下跌,近期受益于美國等外圍經濟復蘇的影響,股價有所表現。不過更為關鍵的是,得益于公司在前海的地塊,籌建地產以及土地增值的預期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大幅增加的關鍵因素 ]

今年以來,在深圳前海概念、上海自貿區概念、船舶海工概念等多重概念的輪番影響下,沉寂多時的集裝箱龍頭中集集團也迎來了超跌反彈。6月25日至9月27日,中集集團股價漲幅37.48%。

財達證券機械軍工研究員任燕楠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表示:“綜合來看,中集集團短期業績不會有較高增長,而股價可能會受到題材等因素的影響,需防范前期題材炒作帶來的高估風險。”

集裝箱主業頹靡

眾所周知,中集集團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裝箱制造龍頭。但與此同時,中集集團業務還涉及多個領域。公司中報顯示,中集集團主營涉及集裝箱制造業務,道路運輸車輛業務,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業務,海洋工程(船型 船廠 買賣)業務,空港裝備業務和房地產開發、金融業務等。公司同時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道路運輸車輛生產商和主要海洋工程裝備企業之一。

中報顯示,集裝箱業務仍是目前公司的營收主力,期內收入123.15億元,占比43.08%。同時,道路運輸車輛業務,能源、化工和食品裝備業務,海洋工程業務等的營收規模分別達到66.73億元、55.65億元和15.20億元,占比分別達到23.35%、19.47%和5.32%。

從行業上看,由于受到世界經濟不景氣和國際進出口貿易增速減緩影響,目前集裝箱貨船的使用率仍在低谷,相關的集裝箱新增需求較低。

法國航運咨詢網站Alphaliner將 2013 年全球集裝箱貿易量增速預測從年初的 5.1%下調至 4.2%,國信證券此前也相應下調今年全球集裝箱需求量至286 萬 TEU(集裝箱專用量詞)。

中金公司研究員張錦認為,中集集團今年干箱在旺季的銷量和價格都會低于預期,全年集裝箱業務利潤貢獻將出現負增長。

產品裝備和海工成新看點

雖然占據業績主力的集裝箱業務目前盈利能力并不給力,但上半年公司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業務高速成長,實現收入55.66 億元,同比增長 23.11%,凈利潤達到 3.92 億元,同比增長 52.56%。

一位行業分析師表示:“由于天然氣供應和需求的快速增長,使得天然氣相關設備特別是 LNG 設備需求正處于旺盛時期。受益于能源裝備業務的光明前景,公司能源裝備業務將繼續處于高速成長期。”

中集集團目前廣受關注的還有今年以來炙手可熱的海洋工程相關業務。今年7月底,國務院印發《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明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加大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發展鉆井平臺(船型 船廠 買賣)、作業平臺、勘察船、工程船(船型 船廠 買賣)等海洋工程裝備。鼓勵骨干油氣、造船企業和科研院所等成立專業化企業或聯合體,培育海洋工程裝備設計、系統集成和總承包能力。

從中集集團目前的業務情況看,海洋工程業務占比并不大,也尚未開始盈利,但分析人士仍舊對這塊業務給予了相當的關注。

中報顯示,雖然報告期內該項業務毛利率僅為1%,但公司認為,2013 年上半年全球自升式平臺建造已向中國轉移,在新建自升式平臺總數上,中國已經超過了新加坡,中國很多船廠轉向了海工市場特別是自升式平臺市場。

任燕楠表示:“從行業上看,國內海工裝備訂單大幅提升,上半年訂單量超過新加坡,成為世界第二的訂單大國。但中集集團目前海工裝備制造方面還未實現盈利,相關進展值得期待。”

土地提升公司估值

事實上,從目前的情況看,公司下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和主營業務績表現并無太大的關系,各種概念的聯合炒作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下半年以來的超跌反彈行情。

中報顯示,中集集團在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合作區”)擁有一塊工業土地,面積為52.42萬平方米。同時,在深圳蛇口、坪山、東莞松山湖、廣東陽江、山東青島、江蘇揚州、鎮江、上海寶山等多地均有土地儲備,或有望轉為商業開發的工業地塊。

職業投資者郭施亮對記者表示:“公司股價長期下跌,近期受益于美國等外圍經濟復蘇的影響,股價有所表現。不過更為關鍵的是,股價的大幅上漲得益于公司在前海的地塊,籌建地產以及土地增值的預期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大幅增加的關鍵因素。”

雖然多家券商研究員一致認為公司所擁有的土地將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但郭施亮同時提示了相關的風險因素。

郭施亮認為:“目前來看,存在幾點不確定性。其一是上述土地能否批準商業使用,仍是未知之數;另外,穩增長下的經濟復蘇周期以及未來全球經濟的走向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作為一家業務遍及全球的運輸設備企業,中集集團勢必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

任燕楠也認為:“前海開發屬于板塊性炒作,對公司業績短期內不會有太大影響。”

短期估值偏高

9月26日,中集集團開盤后股價一路下行,最后收于12.88元,跌幅6.80%,動態市盈率31倍。

任燕楠認為,從行業上看,中集集團合理市盈率應該在15~20倍之間,只有優質的基本面才能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否則短線炒作風險較高。

根據公司半年報,中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85.85億元,同比增長4.46%;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2億元,同比下滑40.88%;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0.22億元,同比下滑43.40%。

“目前股價有所高估,但是結合未來土地增值以及經濟復蘇預期的因素,公司下半年業績有望回暖。”郭施亮表示,由于前期整體漲幅過大,短期需要震蕩整固,后市應該有一段高位震蕩的過程。

盡管不少分析師提示了中集集團短期的操作風險,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公司股價尚存一定空間。招商證券分析師劉榮在日前發布的研報中表示:“考慮到集裝箱行業處于景氣底部明年有望復蘇,海工明年有望扭虧,未來深圳前海自貿區有望獲批,中集集團土地價值尚未體現,我們維持公司強烈推薦的評級,上調目標價至20元。”

9月27日,公司股價報收12.95元。